琥珀一色玄

写诗的。
神秘地址:629500374

随手写的。

『破碎美学的张力』

#置顶

诸位好。这里柏青,是一名对写作比较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这篇置顶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对『破碎美学』一词的阐释。

在先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性写作中,我阐明了我所认为的破碎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美学观念。而在这篇置顶之中,我将继续深入,描述一种基于解构原有词汇内涵而产生的破碎张力的美学观点——即破碎美学的张力。


前言——关于破碎美学一词的概念阐述:

破碎美学指的是一种诗歌特有的韵律美,而在此引申到一般作品身上,即为一种与标准语法下的用词相错的特殊表达手法。

其基础在于“作者——读者”在对于作品的阐释权上的二元对立的消解。

作者写作时,刻意而为之的是他能主导和控制的,如一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整体叙事;角色交互等……但在此之外,仍然有很多部分是作者所无法控制的,如他惯用的修辞手法;角色交互的细致程度;是否能够给人一种代入感等……

前者是作者的逻辑,后者是作者的笔力。其二者综合起来,才称得上是一种成熟的风格。

在这个层面上,作者与读者的身份本就是无法固定的。也就是所谓的每个人对文本都有自己基于现实的不同理解。正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作品在细节上不同的理解,才延伸出了基于这一作品的大量二创。

在知道了这些以后,我才以一种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各种作品。并从它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形碎魂全的张力。


正文——关于破碎美学的特有张力:

美之所以为美,并不是简单的因为合乎逻辑,或者混沌得难以琢磨。

在我的观念中,美与丑必然是对立的,但美绝对不会是平白无故地诞生的。也就是说,美这一概念绝对是无法被单独提炼出来,作为一个具体的抽象名词进行讨论的。

并且,美与丑都是一种幻觉。

美的存在离不开人基于现实的基础上对其展开的想象,而丑就是无法达到的想象,以至于现实与幻想脱节所产生的冲击。

因而,美能且只能存在于人的内心。

破碎美学的张力在于,它打碎了现实的存在,将现实转化为一种文本式的叙事过程,在此同时,利用了人对现实的处理而让已经被切割的现实成为一种美的存在。

并且,每个人心中的美都是互相不同且无法相通的,但正是得益于叙事化的现实,人们才得以通过文本来借助自己的内心想象其他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破碎美学用名词作为形容词,大量地以抽象的词汇来描述一个人的内感官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对词汇本身的涵义造成了歪曲;同时对作者的幻想也封闭了起来,对二者而言,这都是将其完整性打破的举动。故,称其为“破碎美学”。


结语与一些碎碎念:

大家好啊,我是柏青,关于破碎美学这个东西我已经写了三次了。

可能有一些硬核,以及我现在也发现了很多自己以前的幼稚错误。我总是会把很多事想的太过理所当然,还希望大家多加指教。

我在这里贴一下上一篇置顶的一些对于写作的见解:


作者写作时,刻意为之的是一方面,但是,随着笔尖无意识流露的感情与各种欲望的力又是一方面。

正如弗洛伊德对人类文化的观察建立在性之上,作者的写作也自然而然地与性有所关系。

性幻想,性对象等等,这些都会依赖于后者而被体现出来。

我在试着扩大后者在文本的占比。这也是我先前所作:Equilibrium及其Equilibrium-覆写 二文所力求的。

我试着将性概念从单纯的,潜在之物上提炼出来,将其作为一种生命的张弛美感以文字表现。因此我的文本中经常有大量的对立存在在同一块大地“针锋相对”。我认为这就是生命的矛盾,生死之间竞争的美感。

另外。在时间上,作者形象是一种分裂的结构。他同时是作者和读者,通过不断地建构一种幻想的结构以表达他的思想。

可无论这个结构再精妙与否,它始终是作者在以“读者”自居时所看见的一个:思想-文本 的复合物。

一旦作者落笔成文,作品就立刻地从所谓的复合物转变为一种内在自我封闭的死物,也就是从运动的,被思维的事物瞬间转变为一种封死的盒子。

而当不同的读者阅读时,文本又不断地与不同的思维结合。此时,就是在一个文本结构中填充以新的思维而形成思想-文本的复合物。因而对其文本的释义与解读必然是千人千面的。

在时间上,作者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也会因为经历的事物不同,思考方式的转变,因而产生不同的感慨。

从这个维度上,作者并没有对文本结构绝对的释义权。


Made By:柏青

2022.2.13/2022.3.1/2022.4.11修正


再次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和给予我相应帮助的同好们。

评论

热度(3)